铁饭碗也不香了?体制内爆发“离职潮”,过来人说出实情引人深思
也有人说,体制内就好像是“围城”,里面的人想出来,外面的人想进入,在“考公热”下,大量的学生都在争相报考,哪怕是明知道陪跑也不放弃,就为了那微乎其微的机会,然而却有大量的在职人员,争相放弃了好不容易到手的“铁饭碗”。
铁饭碗也不香了?体制内爆发“离职潮”,过来人说出实情引人深思!
体制内岗位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,从学历到能力考察的可是方方面面,能够成功上岸是来之不易,按理说应该是要非常珍惜工作机会,可体制内却爆发“离职潮”,大量的体制内员工都选择了离职,难道铁饭碗也不香了?过来人说出实情,引人深思。
俗话说“人往高处走”,若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,自然是没有人不愿意的,有些大学生,就是在体制内工作的过程中,通过自己的能力,积累到大量的人脉关系,也因为工作让他开阔了眼界。
离开体制内,完全可以借助人脉关系,加上自己的实力,能够有更好的发展,或是自主创业,或是入职私企拥有较高的职位,有更高的福利待遇等等,不过这种只是少数。
大多数的体制内员工离职,都是已经经济窘迫,终无奈之下的选择。虽说体制内工作稳定,且保险、公积金、医疗上有都很高的待遇,可基本工资太低,也难免无法承担生活上的重担。
尤其是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,房贷、车贷、养老、子女教育等等,捉襟见肘、入不敷出是常态,就算想要兼个职,公务员规章中也是有规定,不能够被允许的。
脱离了体制内,虽说薪资各方面都没有办法保证,也不可能那么的稳定,但至少是有机会的,只要自己能够拼一拼,就有可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,总比在体制内继续的“等死”要强得多。
体制内工作被“神化”,大学生报考要慎重,以免误了自己的发展
体制内的工作确实是有很多的好处,稳定、福利待遇较高、旱涝保收、高额退休金等等,但外界往往都将体制内工作进行了“神化”,让很多的大学生都误以为,体制内才是终的归宿。
然而实际上,体制内的工作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,也不存在坐在办公室,喝喝茶看看报纸的情况,尤其是刚上岸的大学生,除了选调生之外,都是基础岗位,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。
虽说不是什么体力活,但也很耗精力,非常的繁杂,而且有很多的岗位,还是需要和群众进行直接沟通的,更加的难应对,如何有效的合理的处理问题,让群众都满意,可没有那么的简单。
重要的是,薪资待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,就拿北上广来说,如此的高消费地区,一年到手的薪资也不过20-30万,看上去不少,可是和当地的物价相比,根本就没法看。
更不要说其他的二三四线城市,只能是保证学生基本的生活保障,不可能大富大贵,若是想要靠着体制内的薪资待遇,独立的撑起房贷、车贷、子女的教育经费等等,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所以大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慎重,不要跟风从众,还是要看看自己的情况,是否适合,别等工作之后再发现,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,离职之后换私企工作,可又是一项很大的挑战,会影响自己的发展。
工作选择不是只看待遇和发展,关键是适不适合自己
工作的选择,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,和生活的质量,而在选择工作上的时候,更多的都是在看重岗位行业的福利待遇、薪资和未来的发展晋升,却完全忽视了自己是不是适合。
体制内的岗位,基础岗位的待遇确实是普普通通,想要高薪资,自然是要向上走,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能力,以及耐心,去不断的学习成长自己,然后去做出业绩,熬资历,这都是需要时间的。
而大学生若是能够忍受得了这样的“寂寞”,并喜欢这样平淡的生活方式,考公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可有的大学生更喜欢挑战,也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方式,那体制内的工作就是一场煎熬。
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,应当要结合多方面考量,关键的就是自己的性格和工作岗位是否贴合,自己喜不喜欢这份工作,兴趣是好的老师,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上,都是有利的“工具”。
“考公热”和“离职潮”并不是对立,不过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一样了,为了避免上岸后再离职的情况,大学生一定要提前考虑清楚,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一点,做到居安思危,考虑清楚再决定。